【“京石”通道】一场跨越双城的“救心”行动
冠状动脉严重堵塞
危急时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石家庄医院
“京-石”双向转诊生命通道开启
精准联动 高效救治
为危重症患者搭建生命之桥
两边的医护人员们带着我们一家忙前忙后,不管是在北京,还是在石家庄,都让我心里非常温暖。
大病初愈的王先生和家人感慨的说。
01
胸闷气喘
竟是心脏多支血管堵塞
59岁的王先生(化名),石家庄人,患有冠心病10余年,一直服用药物进行治疗。一个月前,活动后突然出现胸闷、气短的症状,休息一会儿有所缓解,就没当回事。随后几天,平躺时也会出现烦躁不安、大汗淋漓,伴有剧烈的咳嗽和呼吸困难,睡觉也不安稳,只有坐起来才能缓解,家人赶紧带王先生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石家庄医院就诊。
通过各项检查,王先生被确诊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三支病变),也就是说心脏的三支大血管,都有严重狭窄,不能满足正常心脏的血流,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王先生一家在就诊过程中,得知石家庄市人民医院挂牌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石家庄医院,在家门口就能看上北京名医,第一时间预约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外科范桄溥医生的门诊。
在查阅病例后,范桄溥医生凭借丰富经验,建议马上收入院完善检查。
心脏彩超显示,王先生的射血分数为30%(正常值为50-70%),表明他的心脏收缩功能受到较大影响,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几率大大增加!经过评估,王先生的心功能为四级(心功能分为四级,级数越高,功能越差),所对应的是心衰3度,也就是重度心衰!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外科主任史艺、刘刚、范桄溥医生经过会诊讨论,由于病情危重,决定将王先生转至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西直门院区心外科接受治疗。
02
“京石通道”
精准联动搭建生命之桥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石家庄医院高度重视,为满足危重症患者救治需求,“京-石”双向转诊生命通道开启。
北京-石家庄精准联动、无缝衔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外科主任史艺统筹协调,安排专人进行联络规划,保障王先生的持续用药及病情动态监测,从石家庄到北京之后专人进行引领,给初到陌生地方就医的王先生一家十足的温暖和安全感。
王先生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危及生命,手术迫在眉睫。以史艺主任为首的心外科医疗团队,针对王先生的病情及其个人特点,研究制定出精准的手术和治疗方案。经过周密部署,刘刚副主任为王先生实施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外科手术为患者的心脏提供充沛供血,但基础状态弱的心脏仍需要精心呵护。心外科重症监护室裴锋博医生和丁璐护士长带领团队,时刻保持警惕,竭尽全力护理,解决了术后低心排、心律失常等一系列的潜在风险。
每日清晨,史艺主任都会查阅王先生的生命体征和检查结果,随时与家属沟通病情。经过连续十余天的细致诊疗和悉心护理,王先生恢复顺利,心脏功能也逐渐好转。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外科团队决定将他转回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石家庄医院接受进一步康复治疗。
03
优质医疗资源协同发展
共画健康“同心圆”
出院前,身在北京的裴锋博医生向在石家庄驻守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范桄溥医生详细交代了王先生的病情以及相关注意事项,从而保证了所有治疗的延续性和完整性,并指导安排了心脏康复相关的要求和规划。
范桄溥医生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石家庄医院康复医学三科主任根据王先生不同阶段采取了不同的监护及治疗措施,主要从运动能力、心肺功能、疾病预后、生活质量以及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估,制定个体化康复治疗方案,增加了王先生心肺功能储备,提高手术耐受性,减少术后并发症。
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与康复训练,王先生精神饱满、昂首阔步地走出病房,开心地与阔别已久的家人团聚。
至此,这位重症心脏患者从转运接诊到入院手术,从术后出院到转诊康复的求医之路便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王先生不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石家庄医院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获益的个案,目前在心外科已有9例危重症患者通过双向转诊进行了手术治疗,均顺利出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与石家庄市人民政府自签约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以来,充分发挥品牌、技术、人才优势,派驻医务、护理管理人员及技术骨干驻扎,在优势学科的疾病预防、诊疗、科研、成果转化、教学、人才培养、健康管理及智慧医疗等方面与当地开展全方位合作。积极打造服务石家庄,面向河北省,辐射京津冀的区域医疗中心,切实解决了区域内群众急需医疗资源短缺和异地就医较为突出的疾病诊疗需求,提升区域内医疗服务保障能力。
京石携手
为危重症患者打通了生命通道
推动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
不断深入
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
幸福感更可持续
安全感更有保障!
关键词: